俄烏沖突以來,世界原有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出口遭到破壞,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沖擊,國際糧價飆升。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初,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出口限制已經影響到全球17%的糧食供應,目前仍有數百噸糧食滯留在烏克蘭港口。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歇、部分地區經歷極端干旱天氣和俄烏沖突等多種因素作用下,一些國家糧食保護主義聲音日益高漲,目前全球約有20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及食品出口禁令,受到出口限制的糧食約占全球總貿易量的17%,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世界糧食的供求緊張局面。
在上述背景下,近期美國利用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借世界糧食供求緊張之機,對中國進行詆毀和攻擊,試圖將世界糧食供求緊張的責任強加給中國。據外媒報道,5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主持召開聯合國有關糧食問題的部長級會議,討論糧食危機帶來的全球挑戰。有美國官員批評中國未能積極參與這一會議,甚至指責中國對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捐款不足。不久前,還有西方媒體指責近年我國大力采購糧食,庫存糧食達到相當多的數量,考慮到中國人口占世界不到兩成,認為這可能是世界糧價走高和饑餓問題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我國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還是一個人均耕地、水資源不足的國家。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位于全球第126位之后,美國人均耕地面積是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的5.26倍;我國水資源僅為世界水資源平均水平的1/4、美國水資源的1/5。同時,我國農業基礎比較薄弱,遠未達到農業現代化水平。然而,我國以占世界耕地的9%,養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解決了本國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中國全力做好糧食安全,確保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并不存在任何不當之處。美西方一些勢力不顧現實情況,對中國全力保障本國糧食供應進行污蔑和誹謗,用心險惡。
美國作為全球現代農業強國,不僅農業資源豐富,而且農業生產力發達、農業競爭力強勁。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農業的特征是出口型農業,即美國生產出大量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本國市場只能消費其中一部分,其余必須銷售給海外市場,否則就會導致美國農業生產萎縮。根據美國農業部對外農業服務局發布的《2021年美國農產品出口年鑒》,2021年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770億美元。由此可見,美國要求中國加入由其主導的所謂“糧食援助”行動,是經過精心設計并有特殊意圖的計劃。俄烏沖突的爆發,本質上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東擴政策所致?,F在,美國一方面繼續積極挑動和拱火,唯恐俄烏兩國戰火燃燒不劇烈;另一方面又充當好人,虛情假意地稱要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危機,這真實地反映出其險惡用心。
中國始終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多地承擔起國際義務和更大責任。2020年9月,中國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埃塞俄比亞和幾內亞超過30萬的貧困人口提供糧食援助。2020年4月,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啟動全球人道主義應急樞紐,為國際社會提供全球抗疫應急響應。中國發出的抗疫物資占整個聯合國人道主義應急物流網絡所運送的抗疫物資的80%以上。中國在做好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同時,為許多國家提供了無私援助,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評價和贊揚。2021年全年,中國對外提供近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中國為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發揮了建設性作用,為構筑全球疫苗防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始終積極助力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發戰爭的根源,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黃淮學院特聘教授)